金融学考研调剂金融专硕调剂学校信息缩略图


金融学考研调剂金融专硕调剂学校信息

研究生已经读了一段时间了,想来过去一年自己走过的路,觉得还是有些难忘。学会接纳自己,学会放弃执念,是这段经历教会我的。在这里,就把我调剂路上经历的种种,讲给你听。

时间拉回到2020年3月,命运把我放在了第一个十字路口。在生日那天,我知道了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明晃晃的三位数映入眼帘,低于个人水平,但与估分相似。在此之前,我加了很多一志愿的群,出分那天群里大家会自发地组织统计考研成绩,把自己的成绩加进去就能够看到当前的排名。我印象中自己是60几名,如果按照1:1.5进复试,我进面的希望不是很大,而且考虑到还有很多大神没在群里,群里的排名只会比实际排名低不会比实际排名高。因此,我意识到上岸很悬,需要给自己的下一步找找出路。

于是我开始思考出国、工作和二战。自己的本科背景不错,出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要出国,必须马上开始着手准备雅思、考GRE、准备申请材料,这一套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第二条路是工作,1月份的时候自己参加了Deloitte的实习,老板对自己印象不错,咨询行业也是自己喜欢的,如果工作会优先考虑这一份。第三条路是二战,一个最冒险的选择,是在跟自己赌。家人劝我说如果要二战就选一个保底的,建议选本校。然而,已经被耽误了一年的我第二年是绝不可能心甘情愿报本校的。我知道,如果二战,我还会选择TOP2。

想清楚了以后,我决定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并行,到了6月还没有满意的结果会选择第三条路。我开始复习雅思、从头准备申请材料。大概用了一周,PS、推荐信、简历都陆陆续续准备好了。然而戏谑的是,因为20年的疫情,语言考试全都被取消了,我没法在申请学校之前提交语言成绩。到了5月,国内疫情开始好转,但是国外疫情开始肆虐,家里不放心我一个人出去,也就彻底否决了我出国的念头。

于是我又开始投递工作岗位,受到疫情影响,多数咨询公司冻结春招HC、甚至裁员,通过学校的就业信息网投递的简历也全部石沉大海,离谱的是就连雄安新区的HR都没有回复。我降低预期,开始投实习,希望能得到return offer,结果却也不尽如人意。那时候光是邮件我就发了79封,再加上社交平台发的
金融学考研调剂金融专硕调剂学校信息插图

、官网申请的、平台申请的,大大小小加起来应该有100多封了,然而每天信心满满投简历之后换来的却是杳无音讯的迷茫。当时最心仪的Deloitte也因为疫情冻结了春招。第二条路,宣告死亡。

后来受到同学启发,我开始考虑调剂。我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就在我开始接受调剂降档这个现实的时候,却发现等待我的远远不止于此。我远远低估了调剂市场的竞争程度,说千军万马独木桥一点都不为过。本来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内,我只申请了商务部贸研院的国商、政法国商和民大金融。我以为怎么着这几个学校应该是能兜住底,可万万没想到只有商务部给了我面试资格(这还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评价系统,我有一些额外加分)。调剂不参考初试学校难度、判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等指标,完全按照初试分数来排名。按照20年我一志愿题目的难度来看,显然我成了调剂市场上不受人待见的咸鱼。在没工作没学上的双重打击之下,我开始质疑自己,开始放低期待,又投递了北京语言大学金融,在被北语拒绝之后,我的心彻底凉了。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和无助,仿佛这简简单单的三位数字否定了我四年来的全部努力。

显然,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调剂,要么二战。我能否顶住压力二战?能否耐得住寂寞?心理胜算有多大?如果考不上我是否还能接受?如果不去TOP2,浪费一年的意义又是什么?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让我心理明白,对抗不确定性的唯一方式,就是寻找确定性的出路。我不应该放弃此刻任何一个机会,如果规则就是以分数论英雄,那我接受规则。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在调剂系统中陆续填报了和分数相匹配的学校。后来也收到了几个学校的面试资格,并最终得到了一所985的预录取。

最后就是抉择,到了6月,我收到了中信集团某子公司的offer、一所985金融专硕的预录取,选择工作?还是读研?我咨询了老师的意见,他说读书最好不要有断层,要读就从头读到尾,否则中间耽误的工作经历意义也不大。整理好思绪,我按下了接受预录取的按键。我告诉自己,人不一定靠着标签来活着,
金融学考研调剂金融专硕调剂学校信息插图

一个优秀的人在哪里都可以是优秀的,实力为王。

就这样,调剂的故事结束了,我开始了读研之路,我去了3家TOP券商实习,弥补学校的劣势,在秋招也收获了还算满意的offer。

在这个故事中,我有我的反思,也有一些建议,也许会给下一个经历这个故事的你提供一些参考。

关于反思:

1.考研结束到出成绩前的这段时间要牢牢把握好,如果觉得一志愿希望不大,就要开始着手做其他准备,不要白白耽误黄金时间。

2.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的故事中,三条路都是自己DIY的,一个人的信息来源有限、精力有限,中间很容易放弃。如果有靠谱的机构带,效果会好得多。

3.不到最后一刻别放弃,要有远见卓识。

关于建议:

调剂时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即使学校不如自己的本科,也要抓住任何一次自己能够抓住的机会。

如果是跨专业调剂一定提前做好专业课复习,调剂系统开放以后没有心思准备专业课。

有些好学校会在调剂系统最后几天再放出名额,比如社科院,如果前面的结果都不太满意,可以再等等,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

调剂结束后可以提前联系导师,为开学选导师做准备。

接受了调剂就代表你要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有针对性地在研究生阶段好好规划。如果读博,抓紧发论文;如果找工作,努力实习。如果本科学校够好,在秋招时依然很有优势。如果学校不够满意也没关系,因为学校永远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因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