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医考研(思维导图速记)(2020中医考研真题)缩略图


2020中医考研(思维导图速记)(2020中医考研真题)

??传统藏象内容:

(精彩速记在后面!!!)

藏象

1.藏象的概念。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及主要特点。

形成基础:

古代解剖学的认识;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

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唐·王冰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面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心(必背)

“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1)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心有生血的作用,即所谓“奉心化赤”。

《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浊气-水谷精微。

《血证论》说:“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

(2)主脉:《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心者…其充在血脉”;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

2.藏神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血者,神气也。”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灵枢·邪客》)

《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二)生理特性

为阳脏而主通明。为阳中之阳,故称为阳脏,又称“火脏”。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

2.在窍为舌,舌为心之苗

舌为心之窍,其理论依据有四:①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灵枢·经脉》说:“手少阴之别……循经人于心中,系舌本。”②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地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③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心主血脉,心之气血通过经脉上荣于舌,使之发挥鉴别五味的作用。故《灵枢·脉度》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④舌与言语、声音有关。舌体运动及语言表达功能依赖心神的统领,故说:“舌者,心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

机理~心气通于舌,心血上荣于舌,手少阴之别系于舌本

3.在志为喜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素问·调经论》“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愁忧恐惧则伤心。”

4.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为阳中之阳

“阳加于阴谓之汗。”“五脏化液,心为汗”;“汗为心之液”;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补充: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以为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心~意~志~思~虑~智)

肺(必背)

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肺为华盖;肺为水之上源,贮痰之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宣发肃降)浊气得出,清气得入。

(2)主一身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体现于宗气的生成;宗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气海”,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贯注心脉以助心推动血液运行,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有节律的呼吸。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称作“通调水道”。

肺主行水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起到濡润和排除汗液的作用;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废水形成尿液。

临床多用宣肺利水法来治疗,即《内经》所谓“开鬼门”之法,古人喻之为“提壶揭盖”,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则称之为“开上源以利下流”。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气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

肺主治节,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治理调节呼吸运动(宣发肃降);二是调理全身气机(呼吸运动);三是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朝百脉+气的升降);四是治理调节津液代谢(宣发肃降)。

主治节~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运行,津液代谢(简单记忆法)

(二)生理特性

1.肺为华盖(最高)

2.肺为娇脏(易感):“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3.主宣发与肃降

肺气的宣发作用,能向上向外布散气与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呼出体内浊气;

二是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

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主宣发~排浊气,输布水谷精微,排汗液,司腠理开阖。(简单记忆法)

肺气的肃降作用,能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吸人自然界之清气,并将吸人之清气与谷气相融合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至脐下,以资元气;

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

三是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胧,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主肃降~资元气,濡润脏腑,生成尿液。(简单记忆法)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汗孔~玄府,鬼门,气门

2.在窍为鼻(喉)~金实不鸣,金破不鸣

‘鼻者,肺之官也’;“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3.在志为忧(悲)

《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消”。

4.在液为涕

5.与秋气相通应

脾(必背)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痰之源。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1)运化食物:

《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谓“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素问·厥论》所谓“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2)运化水液: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采用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治疗水肿。

元·李杲《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2.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1)升清:水谷精徽和水液的输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2)升举内脏:维持脏腑位置。

2.喜燥恶湿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燥则升”;“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素问·疾论》说:“脾主身之肌肉。”;

“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

“治痿独取阳明”。

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

《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3.在志为思

4.在液为涎

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必背)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一为肝气的疏泄功能不及,“肝气郁结”;

二是肝气的疏泄功能太过,“肝气上逆”。

肝气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主要表现:

(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翰布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分泌排泄-“肝脾不调”-大便时干时稀

(3)调畅情志: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以肝为先天”

2.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素问·五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

《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者,凝血之本”。

(二)生理特性

1.肝为刚脏

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而言。

(肺为骄脏:肝气主左升,肺气主右降)

“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的病理变化(了解)

2.肝主升发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筋者,皆属于节。”

肝为“罢极之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2.在窍为目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3.在志为怒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泄”;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4.在液为泪

5.与春气相通应

肾(必背)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为水火之宅;

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气机~肾阳,肾阴)

“生之来,谓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面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稿。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女:阳三太,五六七

男:肾阳肝,五六七(简单记忆法)

2.主水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

《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藏,主津液。”

(1)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

(2)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肘肿。肘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3.主纳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二)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闭藏)~藏精,主纳气,主生殖,主二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肾生骨髓”;“肾主身之骨随”;肾“其充在骨”;“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

2.在窍为耳及二阴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3.在志为恐-“恐则气下”;“恐伤肾”

4.在液为唾

5.与冬气相通应

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

《素问·五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胆(必背)

为奇恒之腑,也是六腑。中精之府,清净之府,中清之府;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肝生成胆汁)

2.主决断

(二)为奇恒之腑

中空有腔的管状或囊状器官,故为六腑之一;但因其内盛精汁,与五脏“藏精气”相近故为奇恒之腑。

胃(必背)

原文:太仓,水谷之海;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央土以灌四旁。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纳水谷

2.主腐熟水谷

(二)生理特性

1.主通降

主要体现于饮食物的消化和槽粕的排泄过程中:①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②经胃气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传小肠作进一步消化;③食物残渣下移大肠,燥化后形成粪便;④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2.喜润恶燥

小肠(必背)

原文: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小肠主液~利小便实大便为其应用~车前子,大肠主津(津液对比见津液章节)

1.主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

2.主泌别清浊

大肠(必背)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1.主传化糟粕

2.大肠主津:大肠吸收水液,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膀胱(必背)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宣明五气》说:“膀胱不利为窿,不约为遗尿。”

1.贮存尿液

2.排泄尿液:由肾气及膀胱之气的激发和固摄作用调节。

三焦(必背)

(一)六腑之三焦

原文: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大府”;“孤府”。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二)部位之三焦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1.部位三焦的生理功能

《难经·三十八难》“主持诸气”之论。

(1)通行诸气:《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难经·三十八难》指出: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2)运行水液

2.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通“氣”,指饮食物)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通“氣”)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5.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特点,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奇恒之腑的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性器官,而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

特点:形态似腑,中空,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必背)

《素问·五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为“元神之府”。

(一)主要生理功能

“头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

1.主宰生命活动

《灵枢·本神》说:“两精相搏谓之神。”

《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元神,即吾真心中之主宰也”(《乐育堂语录》)。

2.主精神意识

《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医林改错》说:“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脑。”

《类证治裁·卷三》说:“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说:“脑中为元神,心中为识神。元神者,藏于脑,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发于心,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

3.主感觉运动

“脑者人身之大主又曰元神之府”;

“脑气筋人五官脏腑,以司视听言动”;

“人身能知觉运动,及能记忆古今,应对万物者,无非脑之权也”。(二)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说:“肝藏魂,人之知觉属魂;肺藏魄,人之运动属魄。”

《灵枢·本神》“肛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二、女子胞

(一)主要生理功能

1.主持月经

2.孕育胎儿

(二)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1.与脏腑及天癸的关系

五脏中女子胞与肝、心、脾、肾的关系尤为密切。

2.与经脉的关系

女子胞与经脉以冲、任、督、带脉为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督脉(阳脉之海)。

《景岳全书·妇人规》说:“经本阴血也,何脏无之,唯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带脉下系于胞宫,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血证论·崩带》)。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

6.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唐·王冰注云“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实;六腑则不藏精气,但受水谷,故实而不能满也。”

《素问·五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面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7.五脏与志、液、体、窍、时的关系。

见五脏具体论述。

8.?脏腑之间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六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

(二)心与脾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而的相互协同。

血液生成方面: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待其正常的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于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

血液运行方面: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以维持通畅而不迟缓。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以使血行脉中而不逸出。

(三)心与肝

心主行血而肝主藏血,心藏神而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因此,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行血与藏血以及精神情志调节两个方而。

(四)心与肾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水火既济: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

精神互用:血能养神,精化气生神;《类证治裁·内景综要》说:“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

(五)肺与脾

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谷气;肺主行水,脾主运化水液。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宗气-“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

水液代谢:原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六)肺与肝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原文: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火犯肺:左升太过,右降不及;木火刑金,木旺侮金。

(七)肺与肾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水肿-“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呼吸-“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八)肝与脾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即促进消化,血液运行。

(九)肝与肾

肝肾之间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以天干配五行,肝属乙木,肾属癸水,故称)之称。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母。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

精血同源:“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十)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两者首先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脾肾的关系还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其依据主要有三:

①经脉络属。②生理配合。③病理相关。

(一)心与小肠

血液:《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病理:心经实火热移小肠,小肠有热循经脉上熏于心;小肠虚寒,化物失职,精微不生,心血不足。

(二)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功能之间的相互为用关系。?肺气清肃
2020中医考研(思维导图速记)(2020中医考研真题)插图
,促进大肠传导,大肠传导正常,利于肺气肃降。

(三)脾与胃

脾与胃的关系,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

(四)肝与胆

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五)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共主小便方面。

藏象内容一张图即可搞定:

中基-藏象(速记)

背诵方法课程:

中医临综背诵最难的是什么?肯定会一致回答,中药和方剂。

不要再为它头疼了,马上带你一起背诵,10天搞定中药和方剂背诵,教你如何直击考点,针对考题的背诵!!!还在犹豫什么,赶紧行动起来吧。o网页链接 【直播】2020考研中医临综十天搞定中药、方剂学

课程在9月2号开始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