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女博士跳楼,同一栋楼半年来第4位…研究生_网易订阅(南大女博士坠楼)缩略图


南大女博士跳楼,同一栋楼半年来第4位…研究生_网易订阅(南大女博士坠楼)

2021年4月8日,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
又一位女博士跳楼身亡。
让人震惊的是,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这栋楼已经有4人自杀,
前面三位当中,
有两位跳楼、一位烧炭身亡。

近年来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自杀经常见诸报道,
令人不得不深思这一社会现象。
2021年3月13日,
南大鼓楼校区南园六舍,
跳楼的男研究生留给世界最后的话

2019年2月,年仅26岁的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
2019年6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中国籍博士生huixiang chen,自缢身亡。
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某,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9年12月26日,南京邮电研究生,谭大伟自焚。2020年5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跳楼自杀。
2020年9月19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博士跳楼。2020年10月13日,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
2020年12月4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烧炭自杀。2021年3月13日,南大鼓楼校区南园六舍,男研究生跳楼。2021年4月8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跳楼。
2019年6月3日晚至6月4日期间,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段付谋离开寝室后再无音讯,投江自杀。
段付谋家属到学校门口讨说法。
段付谋有时确实有点较真,也可能被老师很严厉地批评过,但这些都不应该是造成他轻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他性格质朴,但也不是受不了批评的人。
他推测死因或许是,实验课题太难,导师没有提供太多 助,毕业又是悬在头顶的剑,“很多人都知道他的课题——‘钙钛矿结
看看网友面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博士听起来可是很高大上的名称,谁听了都羡慕,然而,在博士本人看来,自己并不羡慕自己,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人站在高原上,觉得自己高吗?不觉得,只感觉自己缺氧头昏,精疲力尽,喘不过气来,哪来的自豪感呢?
博士从小学开始一路走来,多么辛苦,都是在埋头读书,是享受吗?不是,啃的是教科书,做的是习题,真的已经累了。
然而,明明那么累,为什么还要那么拼呢?为什么本科上完了不去工作偏偏要考研,考上了硕士还是考博士?为什么?
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读书的概念已经刻在心底,成为念兹在兹的追求,脑子中不想别的,就是名校,头衔越高越好。
考不上绝对心有不甘,考上了最后什么感觉呢?很失望。
为什么很失望呢?现实太残酷了。
原来以为,考上博士人生会更美好,社会有更大的机会和平台等着他们,然而,考上才知道并不是那回事。
尤其是女博士处境就更难了,理想的工作找不到,能找到的工作不想去,同时,年龄也大了,恋人也不好找,找谁呢? 找合适的没有,低配又不甘心,甚至连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是问题,人生走到这一步,什么感觉?
朝天上看,天太高,朝地上看,路太远,前路茫茫,越走越看不到希望,大概就是这样的心理吧。

难道上到博士就是为了跳楼吗?结局何其悲惨,荒唐之极,还不如初中毕业去扫大街呢。学识也罢,学问也罢,如果不能为人生开路,不能使前途更光明,还不如没有。
这跳楼的四位博士如果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至少6年过去了,也应当做出点成绩了,何至于绝望自杀。
下面是一位南大校友的信:
去年那位博士学姐跳楼后的景象我亲眼目睹了,脆弱的我受到了心灵撞击。
之后好一阵子没有睡好觉,半夜会做噩梦惊醒,睡觉时必须得开着我的小夜灯,很害怕。一度想去校医院开的失眠门诊看看,奈何一直预约不上,后来才渐渐的好了。
后来又有位研三的学姐在宿舍烧炭自杀,整个宿舍楼浓烟滚滚,电梯里也烟味呛人。今天早上又有位女生跳楼。
可能是科研压力太大了吧,毕业难,找工作难,内卷现象很严重,一个赛一个的努力。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看不开了呢?
身外物都是浮云,怎能比生命更重要呢?多灾多难的19栋啊!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这种压力可能就是:
1、你考上研之前,对考上后抱有太大幻想,而当你真正来了之后,发现一切都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好,那种落差感很致命。 2、你原本以为自己很优秀了,但来到这个圈子,却发现你的同学都比你优秀,你会很有挫败感。 3、毕业难,心仪的工作难找 4、年龄大了,看本科同学都工作落实,开着小车,喝着奶茶,步入婚姻。而你定居的城市不确定,工作不确定,没有对象。
我也陷入过那种情绪中,靠自己很难走出来,要和知心朋友在一起,多聊天,每天晚上去散散步,喜欢运动的话,最好每天也运动一会,去人多的地方,沾沾人气会让你心灵慰藉不少,曾经我还向往读博,你拥有的条件是多少人做梦都无法拥有的,当你觉得过不去的时候,看看那些拼命为了生活活着的人,去马路上,去商场里,活着或者说生命是一种恩赐,怀抱希望,多去享受它。
科研确实是一件不确定的事,努力了真的不一定有成果。反馈时间又太久,又大多是一个人摸索着方向。即使是同一个课题组的也不会有很多的话说。久而久之,心里真的容易出问题。
晚上刚和朋友吃过饭,两个人从她的死聊到就业、家庭、感情、本科生活、最近的电影……但绕来绕去还是绕到她身上,两个人都有点沉默,从喧闹的座位换到了安静的一侧。
我们是从本科到研究生都一起在南大度过的挚友,曾陪伴对方度过许多生命中的暗黑时刻。对于走的人,能理解。我们拥有过相同的课程和老师,都喜欢吃同一家西安面馆,都时不时减肥,时不时为书里的有趣文字欢呼。
“其实能理解她的,你知道我的,我最初对学术也是很热爱,但后来,就是觉得没意思了。可能她也是学着学着就觉得没意思了吧。”
博士自杀事件代表着高学历群体所面对的切
南大女博士跳楼,同一栋楼半年来第4位…研究生_网易订阅(南大女博士坠楼)插图
实社会生活压力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这想借楼送给可能在很好的学校和公司,经历类似,心中非常痛苦的朋友。
“你要记住,游戏玩的再久,付出的再多,都可以随时退出来。读不下去,noproblem。可以去麦当劳打工,可以送美团外卖,都没问题的。”读书的时候,混不下去的时候,一直是这样提醒自己。
学校越好,学历越高,从某一个角度讲,就会对某个体系,某种权力的依赖度越高。你为这一纸文凭付出的越多,放手难度越高。所获得的东西,在世人眼中太珍贵,太稀缺(也许你自己知道,那里什么没有,什么都不是),你已经很不容易的走到这里了,别放弃,再忍忍,能躲就躲,就快了。
高中时我的文科和理科都很好,有一日写完一篇如阳光弥散在雾气的文章,莫名陷入沮丧两小时,于是决定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是怕思虑过重想不开。
工程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那时候留心着微风的脚步、花的孕育、云朵的撕扯、天空的厚重,现在的思维变成了目标、所需资源、完成度,再难找回当初的细腻温和。
不过我也躲开了一些同学遇到的困境吧,至少找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其实每一门学科的思维都有局限,唐突而言,文科容易纠结于主观情感产生的非现实臆想,理工科容易陷入死胡同忽略别的道路,跳出看看,会痛苦,但这是有益的痛苦,能 助了解世界。
只能告诉同学们:
其实来到这里的你们已经足够优秀了:优秀到只要你热爱一件事情,你就有足够的能力把它做好;优秀到只要你愿意去接触别人,就一定有人愿意为你敞开心扉。当你感觉到自己或许达不到预期的标准的时候,不妨适当的降低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望,这时或许能发现很多的意外惊喜。
成年人了,要学会照顾自己。按时睡觉,按时吃饭,好好念书,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美美的,别想那么多以后将来。记得多跟爱你的人打打电话,你爱的人或许让你感觉到惊喜,但爱你的人一定能让你感觉到温暖与舒适。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 人们会因为恐惧死亡而自杀,尽管看似自相矛盾,但这并不罕见。 许多人说“我其实很怕死,所以想自杀”。 自杀意念可以稍稍缓解恐惧。 这是主动的行动,让人感觉他控制着自己。
这正好说明了,女博士在最后的阶段,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自由,自己的意志。可能大部分都是来自导师的压力,来自能否毕业的压力。
曾以一份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六倍: 41% 的研究生具有中度至重度的焦虑,
而此前调查显示在一般人群中这一比例为 6%:39% 的研究生具有中度至重度抑郁,而同一量表调查一般人群的这一比例为 6%。
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精神疾病。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国211以上高校2010~2019年自杀人数统计,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和湖北等地区的高校位列前十,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全国211以上高校2010~2019年自杀人数top10

数据来源:上海交通大学思政课ppt
“博士跳楼”现象震撼着大家,也警醒了教育界。作为站在人才培养顶尖的博士生,照理来说应该有更多的理性,然而,近年来,不断被媒体爆光的高知群体自杀事件,却突显出生命教育的脆弱,对学生群体的心理教育、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特别是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所影响,高校的学生学业及就业压力剧增,以至于网络上流传着“本硕博的主要区别在发际线“的段子。 比脱发更可怕的是,抑郁频发所引起的自杀自残行为,让本该充满朝气的校园,蒙上了一丝丝阴郁的气息。
除了前文提到的9月19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坠楼悲剧外,据生物学霸公众号收集整理的网络信息发现,这类事件,在近期发生地尤为频繁,知乎上已有数条类似问题:

2018年,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明确提出,《纲要》总体思路是,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聚焦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图源:网络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 》中明确指出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将师资培 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 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参加至少2次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及二级以上心理专业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 适时安排从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教师接受专业督导。 应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图源:网络
生命太珍贵!学生的自杀悲剧一再发生,持续为我们敲响警钟。即便事后的调查再客观公正,也挽回不了一条条年轻的生命离我们而去。预防教育须先行,世间并无后悔之药。我们必须改变学生自我管理相对薄弱、教师不想管、不敢管的现状,也必须做到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密切配合,为学生在德智体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