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大学生为考研挣扎美国大学生不,还有我们_考试(现在的中国大学生)缩略图


只有中国大学生为考研挣扎美国大学生不,还有我们_考试(现在的中国大学生)

原标题:只有中国大学生为考研挣扎?美国大学生:不,还有我们

晚上11点,房间里的灯光明灭了两下后突然熄了,但淼淼仍然坐在书桌前,习以为常地打开手机自带的手电筒继续背书。

今年暑假,是淼淼准备考研的第二个年头。作为一个“二战”考生,她租了学校附近老旧小区的房子,尽管经常停水停电,但因为能用学校的图书馆,她也觉得值得。

为了备考,淼淼已经八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她甚至不敢打开朋友圈,因为看到自己别的同学和朋友现在的生活,会让她的心态瞬间崩溃。

“跟我一届的同学要么考上了研究生,要么找到了工作,好像只有我还在为了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而闭着眼奔跑,看不到一丝光亮。”

作为一个理科生,淼淼为了考上某南方985的文科类硕士,在大四时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保研的名额。她在图书馆占了一个座位,经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中午随便吃点,在桌子上趴一会儿就算休息过了。

图书馆里的考研大军 来源:南京邮电大学

当互联网人为996的工作制哀嚎的时候,她却坚持7117的作息,整整一年。

在临考前一个月,她卸掉了所有的社交软件,每天除了做题就是做题。当一天结束,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宿舍床上时,她发现自己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背过的知识点。

“我的目标院校今年要缩招,但是报考的人却更多了。我加了一个群,里面全都是今年要跟我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的人,看着他们,我就对自己说‘别人睡觉,你不能睡,你一定要考上’。”

01

一场有关梦想的战役

有人把2019年的考研称为“地狱模式”。

在这一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惊人的290万,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而最终录取人数不足70万。这说明,只有1/4的人能够最终“上岸”。

与此同时,很多院校的招生人数都在缩减:武汉大学缩招280人,北京大学缩招291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缩招300人,浙江大学缩招500人……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这些考研人中,考了一次没考上,“二战”甚至“三战”的大有人在。

根据研招网的统计数据,考生中往届生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2017年和2018年,往届生在报考者中的占比分别为43.8%和45%,而2019年这个比例则达到了48.23%。

在今年的290万考生中,有28.33%的人是第二次参加考研,6.75%的人表示自己已经参加过三次及以上的考研了。

图片来源:新浪教育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考研跟高考相比究竟哪个更难一些?”

其中一个高赞答案说:“高考是跟18岁时的幼稚作战,考研是跟自己的惰性和梦想作战。”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18岁的时候就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考研,是人生赠予我们的第二次机会,为了能过上自己梦想中的生活,中国有几百万像淼淼一样的年轻人从安逸的现状中跳出来,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夜中挣扎。

不止是中国,想要获得更好的教育,全世界的大学生都需要付出各种各样的努力。那么,“考研”在其他国家是否也是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呢?

02

在这里,复习3个月就能考哈佛?

以美国为例,一个本科毕业生如果想要继续深造,他需要做什么?

首先,在美国也有“研究生入学考试”这回事,这项考试的英文名称为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s(gre),分为分析性写作题、词汇题、计算题和实验题几种题型。

gmat和last是美国为研究生申请者开设的另外两门标准化测验,其中gmat是为想要进入商学院的学生所设,last则是法学院入学的考试。不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gre成绩代替以上两门考试。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除了以上提到的标准化考试中其中一门的成绩之外,申请者还需要提供自己本科的成绩单、2到3封来自导师的推荐信和一篇个人陈述。

也就是说,在美国申请研究生只需要考一门考试,且这门考试的成绩只占录取参考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大多数本科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研究生考试。在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在备考gre上只会花费1-3个月,每周学习时间不超过20个小时。

有人把中国的考研比作一场血腥的厮杀,难度不逊于高考,一些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竞争尤其激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8年的报录比甚至达到了逆天的50:1。而相比之下,在美国申请名校似乎容易得多:

根据u.s.news的统计数据,很多美国名校的硕士录取率都在10%以上。商学院中的佼佼者沃顿商学院,2018年的录取率达到20.7%,而在工程领域独占鳌头的mit工程学院,2018年的硕士录取率甚至达到了21.2%。

这么友好的报录比,真的是让动辄几千人争抢个位数入学名额的中国学生酸了。

03

美国读研心态:即使贵,也值得

其实,关于对比中外大学生的研究生之路,也不能光看考研的难度和录取率,从其他方面来说,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

尽管在美国申请研究生不需要日复一日在高强度复习中耗尽体力和精力,但他们也有需要顾虑的事情:大多数人会在费用问题面前止步。

根据美国教育公司peterson的调查,在一所公立大学读研的费用大约为每年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私立大学则是每年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如果你申请的是哈佛这类顶尖学校,那对不起,你恐怕得准备每年1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4.5万元)的学费。

再算上各种沉没成本和申请费用,在美国读研究生的费用数额会让人感叹:能在美国读研,那得是啥家庭条件啊!

图片来源:富兰克林大学官网

看到这里,是不是心里多少找回了一点平衡?毕竟,中国大部分硕士学位一年的学费都在8000元至1万元左右,算上三年的生活费5到6万,也不过8、9万元,还不足美国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再加上覆盖大部分全日制研究生的国家补贴,就算考生家里没矿也几乎不会考虑读研的成本问题。

面对如此高昂的读研成本,许多美国大学生都望而却步。在quora上搜索“硕士学位”,你会搜到数十个类似“硕士学位是否物有所值?”“获得硕士学位是一件值得的事吗?”的问题。

但是,这些问题下面的答案几乎都是:值得。

与中国相同,美国的大学生在决定读研时看到的也是获得更高学历的未来收益,但他们几乎不注重毕业前两年研究生和本科生起薪的差距,而是会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

在《人口学》杂志中,tamborini等人统计了不同学历人群20到69岁的终生收入轨迹,数据显示,硕士学历的女性一生中要比学士学历多挣40万美元,男性由学历带来的差距则是60万美元。

图片来源:富兰克林大学官网

只有中国大学生为考研挣扎美国大学生不,还有我们_考试(现在的中国大学生)插图
在quora的众多回答中,人们也给出了你该读硕士的原因:对自己所学的行业能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 助你进入公司的管理层、能够让你胜任更复杂的工作等等。美国的大学生更看重硕士学位能够带给自己的实际收益,很少有人把读研当做进入职场的“缓冲”。

因此,研究生申请的热门领域几乎都是那些需要进行学术沉淀的领域,如工程学、医学、教育学、建筑学等。而对于诸如新闻学、护理学、人力资源学等专业,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工作经验比学历更重要。

《福布斯》杂志的一名记者就曾经因为学历过高而被解雇,因为她的雇主认为对于记者这个行业来说,研究生的学历反而是一个缺点,它让这名记者比别人缺少几年的工作经验,还要求更高的工资。

总而言之,关于读研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这一点,几乎全世界的大学生都能达成共识。在读研这条路上,中国学生从不是孤军奋战。

04

考研不该成为一个借口

前段时间,“逃避式考研”这个名词上了热搜。

在考研人数逐年激增的背后,我们似乎能看到一部分人的痛苦挣扎和另一部分人的随波逐流,好像考研已经不再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手段,而是给自己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借口。

但是,考研不该是顺水推舟的选择,而应该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我们能得到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硕士的学位,而是眼界的提升、学术能力的增强和思维的深入。

我希望,在选择考研的时候,你能够笃信自己选择的是一条通向更好未来的路。

–作者–

wendy

热爱生活,热爱教育

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禀赋、爱好和闪光点,是教育者的使命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联系转载或商务合作请联系

北京

上海

深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