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笔记+课后习题答案+考研真题笔记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语文课后笔记怎么写)缩略图


复习笔记+课后习题答案+考研真题笔记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语文课后笔记怎么写)

第二章 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复习笔记: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与自然共同进化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考点三:生产力的历史形态及其历史演变
课后习题答案:
怎样理解物质生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答:物质生产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1)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本身也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进化的活动状态。正是这种不断进化和正在形成中的劳动,产生了“正在形成中的人”,成为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开端。
制造工具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劳动成为“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在劳动中,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2)劳动实践创造了主观世界
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主观世界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劳动实践使统一的物质世界分化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劳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活动。在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主观世界,创造了属人世界和对象世界的一切关系和存在。
(3)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化自然
人化自然,就是被人的劳动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意志和目的的印记的自然。在人类实践活动之前,整个世界并没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之分,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造成的。
(4)劳动实践创造了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没有劳动实践,既没有“人化自然”的存在,更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在劳动实践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了人类世界。

考研真题笔记:
主体客体化[上海交大2022年研;宁波大学2017年研]
答:主体客体化,是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它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物化体现,是主体的本质力量通过实践活动积淀、凝聚和物化在客体中。实际上,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客体化的结果。在主体客体化的同时,还发生着客体主体化的运动。一方面,主体的存在和需要是客观的,而不是抽象的。不论是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由主体实际的生存状态决定,同人的社会存在相联系,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空谈人的需要。另一方面,客体的存在、属性及作用是客观的。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并不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由客体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等决定。

辨析题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简答题,重庆大学2021年研;北大2019年研]
答: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为:
(1)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任何生命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
①从人类生存的前提来看,正是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②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
复习笔记+课后习题答案+考研真题笔记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语文课后笔记怎么写)插图
人则是在利用积极地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成为社会的主体。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a.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实践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联系,而且人与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相互制约,共生于物质生产实践中。
c.人与其意识的关系也生成于实践活动中。实践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实践者头脑中作为目的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而这个目的又决定人们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d.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与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的发展图景。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a.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b.在整个社会生活过程中,物质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三种实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所以说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人们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的实际体现。可见,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

篇幅有限,请百度「曹小值题库网」获取更多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