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羌族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_节庆_生活_历年(民族学考研出来干嘛)缩略图


民族学考研羌族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_节庆_生活_历年(民族学考研出来干嘛)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羌族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

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

民俗是民众历代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且以民俗活动来表现。民俗活动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普遍传承的显形文化事象。它紧密地伴随着各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际,从远古走来,在传承过程中延续、丰富、变异、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很多民俗活动从其起源看,虽然有浓郁的原始信仰色彩,但都是以追求吉祥为功利目的,表现了当时的一种积极生活心态。比如,民众生产生活中的节庆民俗活动,从其起源看有岁时活动、祭礼、时令、巫社、神话传说、干支节气等;从其起源的心理追求看,包括敬神、畏鬼、辟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重视个体生命、追求延年益寿等。[11]所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节庆,从一开始就蕴含着追求驱凶求吉的吉祥文化。对此,羌族亦不例外。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俗生活文化丰富多彩,节庆文化底蕴深厚。就节庆而言,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托马斯·托伦士牧师在其著述中说,羌族“一年中有三个主要节日。一个节日是汉历十月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的新年;一个节日在汉历二月二日到来;一个在汉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尽管六月二十四日被包括倮倮人和其他部落人广泛认可,不同地域日期也有些不同。在同一天川西人是河神节,有镇江王爷。(其他地方日期不同。)这一巧合是根据这一假设来解释的:为着敬神,作为异教徒的策略,曾拿一天来作为普天下共同举行祭礼的日子。”[12]不过作者当年并没有把羌族节庆作为专题进行考察,加上考察的条件有限,所以他的考察对于节庆而言不一定完整和具体,但毕竟透露了羌族节庆所涉及的宗教行为和敬神求吉的文化信息。近一百年过去了,他的考察成果对于研究羌族节庆吉祥文化仍是一种可贵资料。

据最新资料显示,包括节庆民俗在内的追求吉祥、表达生活热望的羌族民俗活动,主要有羌历年、瓦日俄足、吊狗祭山、观音会、青苗会、祭山神、端午妇女歌节、羌族黄龙寺庙会、还愿酬神等。

羌历年。羌历年的时间在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周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是羌族民众最为隆重的节庆民俗活动之一。历史上的羌历曾是十月太阳历,每至十月初一即为新年的开始,皆杀猪宰羊庆祝丰收迎新年。羌历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祭天神、祭牛神,以祈求降福、禳灾庆吉。祭天神、祭牛神是同一天的集体祭礼,接着还有各户独自的祭祀礼仪,还要饮酒、轮流宴客(以寨为单位),跳沙朗舞,举行各种欢庆活动。

吊狗祭山。吊狗祭山求吉是茂县东兴乡、土门乡一带羌族祈求来年丰收所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择日举行,时间一般为七天。活动开始前,羌族各户筹钱准备一只白狗喂肥。祭山时点篝火,在白石神台前烧柏枝,“许”(祭司)在杉树枝上缀纸花,把纸旗插在神台上,然后头戴猴皮帽,身披豹皮法衣,手敲皮羊皮鼓,口念祭词祈求天赐吉祥。主持人将白狗装进一大背兜内,羌民依次给狗馈赠食物,再封背兜口,用绳子将背兜高吊树枝上,七天后派人上山取狗,如白狗安然无恙,便是一年吉祥的预兆;如白狗已死,意味着会有严重灾害。[13]

祭山会。“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是羌族最隆重的民俗节日,分别于春冬两季举行。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入冬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追求吉祥的民俗活动。祭山会以寨为单位进行,从农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较为普遍的是农历四月十二。祭山会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树林举行,参加者为男子和未婚妇女。他们身着盛装,携精心准备的美酒食物,牵牛、羊、鸡等活畜上山。祭礼由释比或年长、德高望重者主持。主持者念诵完祝词,杀牛、羊、鸡献天神、山神、树林神,燃柏香枝,然后再念诵吉祥词,并集体还愿许愿后,再由各自许愿还愿。仪式长达几小时乃至一天。仪式中众人皆叩拜不起,只有释比或主持者可以走动。仪式最后——在盟誓村规民约、祖宗传统后,集体呼号,鸣枪欢呼,欢宴唱歌跳舞直至尽欢而归。当天所余食物平均分配给全体人员。[14]各地羌区的祭山会所献牺牲不尽相同,多以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和“吊狗祭山”三种。一些地方祭山后还要禁路三天,禁止上山砍柴、割草、挖苗、狩措等。

羌族端午节。羌族端午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男女老少都要饮一点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平安。凡能走动的人,尽可能到山上踏青踩青露,认为沾了端午露能强身健骨。

此外,羌族还从五月初五这天开始,连续几天(一般为四天),由男人做饭带孩子,让妇女先到神山石塔沙朗女神处祭拜领歌,再野餐至黄昏而返。是夜家家户户备酒宴迎请妇女们挨户传授从神女处领回的歌舞,通宵达旦,直到全部人家学会(一般为第四天)方休。[15]有人将在端午节连续进行的羌族民俗活动称为歌仙节、传歌节;因参加主体为妇女,又叫羌族妇女节(羌语称为“瓦尔窝脚”或“瓦尔俄足”)。有的羌
民族学考研羌族民俗活动中的吉祥文化_节庆_生活_历年(民族学考研出来干嘛)插图
区在“瓦尔俄足”期间要杀鸡祭祀寨边的白石塔。祭祀时先将鸡血洒在白石顶端或供有牛、羊头的周围,然后燃起柏香树枝。也有的是向白石淋鸡血后,将两根挂着五彩纸条的竹竿或木竿分别插地边和房顶的小塔上。此时“许”则边敲羊皮鼓边唱祝词,围着塔子转。人们呼喊助威,跳起祭山“莎朗舞”。如果是天旱,各户派人到高山“龙池”地杀鸡,鸣枪求雨,或进行搜山,禁止上山砍柴、狩猎、挖药材,以顺天意。若仍不降雨,则进行大规模的求雨仪式,已婚妇女们在白石塔前哭诉,唱祈雨歌曲,以祈求上天降雨水。

还愿酬神。还愿酬神是羌族的又一祭神祈福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十月择日举行,节期一至两天。届时,羌族民众集资交给该年的主持者“会首”,以备羊、酒等供品,并请“阿爸许”(又称“许”)跳神祝辞。还愿酬神的民俗活动地点多在山神庙,酬神时各家带一只鸡敬神。有的羌区在上山神庙前夜要烧火守夜。还愿酬神后,众人聚在会首家吃羊肉、喝酒。过去,该活动禁止羌族以外的人及妇女参加。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羌族除了上述包含吉祥文化的活动外,还有以下一些求吉民俗活动:

三月三。已婚妇女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要进行敬娘娘菩萨的活动,目的是求神赐孩子,保佑孩子平安。

青苗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这天,寨子里要宰一只羊祭祀土地菩萨,祈求土地菩萨保佑丰收。这天禁止过往行人进村寨。

巧牙会。未婚女性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要做“巧牙会”,邀约邻近的姑娘们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牛王会。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日民众要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羊、鸡各一只敬牛王菩萨,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

山王会。这是祈求山王菩萨保佑六畜兴旺,庄稼丰收的民俗活动。其时间不统一,各羌寨择吉日而行。这期间,要宰一只羊祭山神。

观音会。一年实行三次,第一次是三月十九日,第二次是六月十九日,第三次是九月十九日。举行观音会的目的是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村寨内大小人口平安。

羌族释比图经(部分。选自《羌族释比图经》,四川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

川主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要以寨为单位祭祀川主以祈福。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喜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时期对生活的热望。在历史上,吉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不仅支撑着人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且创造着新的生活。吉祥文化随着人类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多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传承中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这便使吉祥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内容,形成一个文化的“复合体”,表现出新的形态。

上述的表现于服饰上的羌族吉祥文化图纹,既有“祥云”这种在各民族观念里都反映吉祥的图纹,还有盘长、宝莲花、回纹等这种外来文化中的吉祥图纹;在佩饰品中也有麒麟这种在汉族吉祥文化中的吉祥物。在追求驱凶求吉的的民俗活动中,除了本民族的过年节、祭山等民俗活动外,还增加了“观音会”“黄龙寺庙会”等与佛教内容相关的求吉民俗活动,以及“川主会”这种蜀文化的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羌语称之为“瓦尔俄足”的民俗活动,其开始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恰是汉族过端午节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这天的端午节,羌族也有与汉区端午避凶求吉祥民俗行为相似的内容,即饮雄黄酒,并擦一点在耳边和鼻边,撒一点在门前和窗前,以防蚊蝇虫蛇及秽气进入,保佑家人平安。凡能走动的人还要到山上踏青踩青露强身健骨。但与汉族不同的是:从五月初五这天开始,由羌族男人做家务,为妇女们准备好节日的食物;妇女则去塔子旁或海子边,向“莎朗姑娘”奉献一年来自己编的新歌、新舞,并互相传授切磋,提高歌舞水平。人们将这种民俗活动称为“祭山领歌”或“歌仙节”“领歌节”。从文化学的视角看,羌族的吉祥文化是一个不仅有自己民族特有的内容,亦包含有其他民族吉祥文化内容的“复合体”。这也就说明,羌族文化自古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成为一种软实力在羌民族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羌族的吉祥文化一定会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新的内容,并会对其优秀者不断进行文化创意的开发利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92